首页 > 化灌书刊 > 中国化学灌浆的现状与未来

 第六章  好高才能务远

 

 

一、大联合思维

邓敬森知道,要做大做强中国的化学灌浆事业,使之走在世界的前列,光靠广东灌浆岛一家企业,势单力薄,是难以形成气候的。必须树立大联合思维,把全体化灌人的力量组合成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才能实现建立强大的化灌产业王国的理想。

这也是出席首届中国化灌论坛专家们的共识。

在大联合思维的指导下,广东灌浆岛做了两件实事:

1、利用资源建立营销网络

建立强大的、覆盖面广的营销网络,是邓敬森快速发展化灌产业的大联合思维的一个金点子。

“工程用品”和“灌浆材料”是化灌产业链中重要的两个环节,这两块“蛋糕”相当大,能在其中分到一杯羹,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广东灌浆岛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批“工程用品超市”和“材料配送中心”,为自己公司的工程施工服务。这是可以大力开发利用的资源。

为了利用这些资源,邓敬森首先向灌浆材料研发者伸出了橄榄枝,请他们把自己研制的灌浆材料送到灌浆岛公司的材料配送中心来,由中心向全国的化灌企业推广使用,送货上门,为这些材料打开销路,扩展市场。

在此同时,还向全国的灌浆机械生产厂家传递信息:可以由公司的“工程用品超市”代理销售他们的灌浆设备。现已有灌浆泵、灌浆头、钻机、钻头等生产厂家和灌浆岛公司订了代理协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营销网络,灌浆岛公司还利用化灌分会授权建立的“中国化学灌浆网”,开设了网上销售业务。

2、强强联合,成立联合体

2005年,为打造广东公路专业化养护“航空母舰”,具备国内灌浆工程先进施工工艺、专业技术、品牌的广东灌浆岛与在高速公路养护行业拓展能力很强的广东某高等级公路养护有限公司双方本着真诚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协议,立联合体。

这是广东公路养护主力军与中国化学灌浆产业王牌军的强强联合。联合体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拓展广东省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应用化学灌浆等高新技术从事高速公路养护事业,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广东高速公路养护时代的到来。

联合体是一个新生事物,前所未有,为使联合体成立后运作更加科学化和高效率,邓敬森亲自制订出一整套科学高效、操作性强的管理规则。

还制定了联合体的识别系统,包括:旗帜、车辆、大型设备、交通锥、标志牌等;统一工作服(包括安全帽、上衣、裤子、鞋);编辑、印刷宣传画册和单张宣传资料。

同时,建立了联合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双方各派人员组成联合体财务部,负责联合体运作时产生的资金往来管理;在银行开设两个由双方共同管理的帐户;发生的资金流转要及时报账,及时落实工程用款。

还有工地管理及注重质量、安全、效率等。

为使双方合作愉快、长久,邓敬森还制订了合作经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规范灌浆岛方面人员在合作中的行为准则;

三大纪律

(一)诚信守约,尊重对方;

(二)保守商业、技术机密;

(三)帐目清楚,严惩贪污。

八项注意

(一)加强联系沟通;

(二)确保工程质量;

(三)注意施工安全;

(四)提高工作效率;

(五)杜绝铺张浪费;

(六)及时结算帐单;

(七)认真抓好考勤;

八)完善工程资料。

建立联合体是邓敬森大联合思维的一次实践,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实现全行业的大联合打下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3、强强联手,合力攻难关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有一定技术、业务、设备等优势的行业强者不一定喜欢或能够与别人结成联合体,对于这种情况,邓敬森的大联合思维又产生了新的合作模式,就是“强强联手”。

广东灌浆岛注重刻板化技术,修补错台、板底灌浆、路面调平等是拿手好戏,但对有些非刻板化的技术,则略逊一筹,此时,好汉也要有人帮。

这几年,广东灌浆岛便与广州的“科信联”公司、广东省的某建筑安装公司等联手,优势互补,合力攻克难关,完成了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和某特大隧道防水工程等几项重大工程项目。

强强联手,也是大联合的好形式。

二、回报社会

灌浆岛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邓敬森的事业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他清楚地认识到:事业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社会支持的结果,取之于社会,应该回报于社会,所以他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设置奖学金、扶助贫困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敬森深知教育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对农民子弟改变命运、使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因此尽管公司的利润并不丰厚,但他多年来都慷慨解囊资助教育事业,扶助贫困学生。

在他就读高中的母校——广东两阳中学,从2002年起他就设置了“灌浆岛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明显的学生和教育成果显著的教师,在每年的校庆日颁发。

在两阳中学100周年校庆时,他为庆祝纪念活动捐助资金,为纪念文集《髻山风华》捐助了出版经费。

2004年起,他在阳江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设置奖学金,为开办化学灌浆专业班提供教学经费,为贫困学生设置助学金;还为市区一些小学举办文娱体育活动提供赞助。

2、引导家乡人改变旧观念

邓敬森不忘为家乡人做实事。春节请来文艺团体,送戏回乡,让乡亲品尝文化大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还拿出资金、带领员工为家乡修桥补路。

在家乡人眼里,邓敬森是个能人,与“上面”有关系,因此,在2004年想推举他为“族长”,好把被政府征用的祠堂要回来。

邓敬森婉言谢绝了选自己当族长的“好意”,并且就祠堂一事给村中耆老、族人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循合法的途径表达意见,相信政府是会按照政策处理好祠堂问题的。并且引导乡亲改变旧观念,正确对待传统建筑、宗族文化。

他还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了村民的意见和自己的看法,为双方搭起沟通的桥梁,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3、支持文化事业、科技扶贫

灌浆岛公司积极支持地方文化建设,不遗余力。

阳江市有一位老文化人,想把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作品结集出版,可苦于经济拮据,心愿一直无法实现。

2004年,这位文化人通过邓敬森的初中老师转达了想请他赞助出版经费的意思。

邓敬森知道这位老先生在书法、诗词上有较高的造诣,是阳江市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二话没说就给予帮助,使该书得以出版,了却这位老先生的心愿,也为阳江的文化事业做了一件好事。

邓敬森的一位校友要出版自己的文学著作,也得到邓敬森的帮助,解决了出版经费。

中国科协发起“科技下乡、科技扶贫”活动,邓敬森闻之,积极响应,主动与科协联系,参与其事,让公司的高新技术为农村脱贫致富服务。

4、提出进一步发挥化灌分会作用的8点建议

邓敬森被选为化灌分会副主任以后,就思考起如何进一步发挥化灌分会作用、使化灌技术更好地回报社会、为社会服务的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他向时任化灌分会主任的蒋硕忠(现为化灌分会名誉主任)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让分会壮大起来、权威起来、富裕起来的8点建议:

1)加快发展会员

使分会壮大起来、活跃起来,并在各省建立下属组织。

2)建设“中国灌浆网站”

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迅速扩大分会的影响力。

3)建立“灌浆博物馆”

通过展出,向大众普及灌浆科学,使人们对灌浆这一新兴产业的起源、发展、作用与前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4)建立“中国灌浆认证中心”

在全国灌浆行业制订统一的认证标准,规范操作,评定行业技术等级,使分会权威起来。

5)开办“灌浆专业技术学(院)校”

通过办学,培养各工程领域急需的灌浆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扩大分会的影响,发展会员,加快产业发展。

6)组织“全国灌浆技术讲演团”

普及灌浆知识,推广灌浆技术,扩大分会的影响力,使分会活跃起来,权威起来。

7)开设“灌浆物资总汇”

促进灌浆领域物资流通,促进灌浆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

8)开设“灌浆专家接待站”

加强灌浆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联系和学术交流,使他们既能工作好,又能休息好,同时体会到分会如家般的关怀温暖。

蒋硕忠主任对邓敬森的建议十分重视,认为很有建设性。

200412月初,蒋主任专程来到阳江,与邓敬森就8点建议的实施作了讨论。

讨论决定:8点建议分步实施,哪条条件成熟就先上哪一条,使分会逐步活跃起来、壮大起来,权威起来,富裕起来。

5、承办“首届中国化学灌浆论坛”

在与邓敬森会见时,蒋硕忠主任提出:打算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中国化学灌浆论坛”,以论坛为平台,聚集中国和世界的化学灌浆专家,就化学灌浆的发展方向、如何做大做强等问题展开研讨,使化学灌浆界大聚会,大团圆。

邓敬森十分赞同这一想法,表示灌浆岛公司愿意为中国的化灌事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回报化灌界领导、同仁对公司的支持,并就实施的细节提出了补充意见。

他提议:首届论坛就在广东灌浆岛公司基地举办,由广东灌浆岛公司承办并且负责相关费用。

蒋硕忠主任同意邓敬森的提议,在与分会秘书长和各位副主任商量之后,决定于200511月在广东灌浆岛公司举办“首届中国化学灌浆论坛”。

举办论坛,是中国水利学会化学灌浆分会开展学术交流以外活动的首次尝试,也是分会活动观念上的一次突破。

论坛是分会的一个议事平台,讨论的是分会会员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

“首届中国化学灌浆论坛”的目的是:

探讨当前中国化学灌浆事业发展的方向;研究化学灌浆技术如何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应用,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各类化学灌浆企业健康地成长壮大,赢得更多的市场分额。

主题是:中国化学灌浆的发展方向、市场及产业现代化之路。

三、上平台,登高峰

事业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就像登山一样,登上了一座山峰,就可以它为攀登另一座山峰的根据地和起步的平台,来攀登更高的山峰。

邓敬森就是这样一步步登上各级平台,去攀登事业高峰的。

1、担任学术刊物副主编

邓敬森不仅对化灌颇有研究,而且也喜欢写文章。他经常把自己在化灌施工中取得的经验写成工程实例报告,整理成论文,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

渐渐地,他为各专业刊物所熟悉,这些刊物纷纷向他约稿,有些还请他担任特约编辑或者当副主编。

他知道这是提高自己理论、学术水平的机会,也是扩大公司影响,提高公司知名度,有利公司发展的契机,因此他有所选择地担任了一些学术刊物的特约副主编,如:《西部探矿工程》、《中南公路工程》、《广东科技》、《西部交通科技》等。

担任副主编,邓敬森并非只挂衔头,不做实事,而是认真负责地做好其事,他经常向行内人约稿,为别人改稿、撰稿,几年来,经他向各刊物推荐的高质量稿件就有10多篇,为公路界、化灌界不少技术人员的学术论文开辟了发表的渠道。

而邓敬森和广东灌浆岛公司的知名度也大为上升,在学术界占了一席之地。

2、加入防水协会、公路协会

邓敬森是中国水利学会化学灌浆分会副主任,广东灌浆岛公司是化灌分会的副主任单位,而化灌技术在防水、公路、隧道、桥梁、公路等领域作用都很大,所以他和灌浆岛也在这些行业中享有盛名,许多行业组织也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

邓敬森并不是个贪图虚名的人,他加入这些行业协会只为做实事,是为了登上一个发展化灌事业的平台,所以他参加了与化灌密切相关的中国防水协会、中国公路协会,还积极向有关部门、人士建议成立中国公路学会化灌分会。

这些学会召开学术会议,不管怎么忙,他都会千方百计抽空参加,并撰写论文,在会上发言,他把这看作是向别人学习和交流、推广化灌技术的好机会。

3、金秋盛会

20051113日,“首届中国化学灌浆论坛”的举办,是展示灌浆岛公司形象、实力的最好平台,邓敬森和公司同仁全力以赴,把论坛办成了化灌人的嘉年华,化灌人的盛会。

1031日,万里无云,秋高气爽,晴朗的天色展示着这是一个吉日良辰。出席论坛的代表从天南地北来到了广东灌浆岛公司。

代表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武警部队,共120多位,其中有部级领导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外籍院士1名,武警少将1名,博士生导师4名,教授5名,研究员8名,教授级高工23名,总工程师13名,高级工程师33名,大型化灌企业董事长、总经理21名,可谓冠盖云集,盛极一时。其中有:

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大师张在明;

中国水利学会化灌分会主任、长江科学院教授级高工蒋硕忠;

中科院研究员熊厚金;

中科院广州分院前院长、广东省科协前主席、俄罗斯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谢先德;

长江科学院院长杨淳;

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顾问院长王新杰;

中国水利学会主任夏可风;

北京市武警部队水电指挥部教授级高工、少将梅锦煜;

中国冶金建筑研究院副院长兼上海分院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王铁梦

……

111日早上838分,论坛标志揭幕仪式开始,主持人是时任化灌分会秘书长(现任化灌分会主任长江科学院处长汪在芹博士。为标志揭幕的嘉宾是:郭传杰,张在明,蒋硕忠和中共阳江市委副书记、阳江市市长林少春。

他们手起剪落,罩住标志的红绸掀开,被汽球带起飘走,代表“中国化灌论坛”的三峡石展现在大家眼前,全场为这别致的揭幕方式热烈欢呼喝彩,鼓乐齐鸣,鞭炮响亮,掌声雷动,醒狮起舞,照相机的闪光灯交织在论坛标志上。

接着,为“中国化灌专家接待站”、“中国化灌陈列馆”、“中国化学灌浆技术培训中心”和“中国灌浆网工作站”剪彩,剪彩嘉宾是:谢先德,杨淳,王新杰,夏可风,梅锦煜,王铁梦,阳江市副市长梁本佳和首届化灌论坛执行主席邓敬森。

剪彩之后,代表们移步会议厅,举行论坛开幕式。在主宾席就座的是郭传杰、张在明、谢先德、林少春、蒋硕忠和邓敬森。

开幕式由汪在芹主持,蒋硕忠致开幕词,邓敬森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杨淳、林少春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和地方政府发表讲话,夏可风作为上级学会领导向论坛举办表示祝贺;郭传杰、张在明、谢先德、熊厚金等先后讲话,对论坛举办表示祝贺,并对论坛今后如何开展工作,发挥作用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开幕式后,全体代表、嘉宾合影留念。

在两天时间里,与会代表围绕“中国化学灌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这一论题,分别宣读了自己写的论文或作即席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纵论中国化学灌浆的现状与未来。

这些论文结集由长江出版社出版,作为论坛的成果之一。

111日晚,举办了以“化灌人的节日”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晚会,珠海女子中乐团为嘉宾表演了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音乐节目,韵味悠长,绕梁三日。晚会还表演了由灌浆岛公司员工创作的相声《化灌杂谈》,这是首次用文艺形式表现化灌内容的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化学灌浆的特点和作用,加上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把晚会推上高潮。

112日下午,论坛通过决议:把“中国化学灌浆论坛”的固定地址、“中国化学灌浆陈列馆”、“中国化学灌浆培训中心”、“中国灌浆网”工作站设在广东灌浆岛公司;还通过了《阳江宣言》,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今后中国的化学反应灌浆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论坛的举办引起了传播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华南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广东建设报》、《阳江日报》、《中南公路工程》、《西部探矿工程》、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阳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共派出22名记者采访了论坛情况,并且在显著位置发表了15篇报道。

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论坛,中国化灌界人士亲身领略了广东灌浆岛公司的实力、领导的魄力、人员的素质、基地的规模,大家一致认为:广东灌浆岛被称为“化灌行业王牌军”和“工程界特种部队”真是名不虚传!

“首届中国化学灌浆论坛”的成功举办,使广东灌浆岛公司在业内声望迅速提高。许多与会代表都在暗暗打听:一个创业才9年的民营企业,为何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排头兵?邓敬森先生办企业有什么诀窍?

这是许多人很想了解的秘密。

秘密就在这里:因为邓敬森先生有与众不同的观念、思路,创造和实施了全新的企业发展战略——“老树盘根”模式和“群岛战略”,这就是灌浆岛成功的秘诀。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邓敬森概括、总结、创造出来的“灌浆岛观念”、“老树盘根”模式和“群岛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