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业化是唯一出路
面对中国化学灌浆产业的现状,化灌界的有识之士都在上下求索其发展道路。
如何使中国化灌产业摆脱面临的尴尬,冲出束缚其发展的怪圈,使之永远走在世界的前列?是许多化灌专家和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实现产业化的探讨
化灌分会在2005年11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化学灌浆论坛”,主要议题是“中国化学灌浆的现状与未来”,探讨中国化学灌浆产业化的道路。
在论坛上,专家和企业家各抒己见,发表了对实现中国化学灌浆产业化要走的道路的看法。
1、现代化学灌浆产业的理想蓝图
这是时任化灌分会主任的教授级高工蒋硕忠提出的,他认为:
“可从改造、提升一批现有初级企业(公司)为专业化的公司做起,逐步改革、发展壮大。
专业化的公司必须有专长,有特色;有一批懂技术、敢闯市场、会经营管理的人才和专家做后盾。
公司宜选民营化体制。这样管理层次和人员少,决策快,富有活力,有利于公司的开拓、发展。
公司宜采用联合、协作、共赢方略做强做大,逐步实现产业化、现代化。”
2、化学灌浆产业要走联合发展之路
这是原中科院副院长叶林宏研究员的主张,他认为:
“我国化灌业的发展必须加速提高商品化、产业化的程度,为此,业内同行应加强交流与合作,走联合发展之路,在加速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创出一个新兴的化灌行业,并运用我们的材料性能优势、价格优势将中国化灌打入国际化灌市场,这是一定能实现的。”
他建议:
(1)在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下组织制定各类化灌浆材的行业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
(2)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按国家标准法制止和处罚化灌浆材的无标生产企业:
(3)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化灌企业和专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4)国家教育部门要选择三、四所大学增设灌浆专业;
(5)在交通、建筑、采矿、水电等四个主要应用化灌的行业中,未建此类专业学会的尽快建立化学灌浆(分)学会;
(6)联合申请创办学术刊物——《中国化学灌浆》;
(7)充分利用《中国化灌论坛》这个平台,扩大对化灌的交流、宣传;
(8)条件成熟时建立全国性的化学灌浆协会。
3、联合是化学灌浆企业做强做大的创新之路
这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建管局教授级高工罗鲁生提出的,他认为:
“联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化灌企业发展的要求。”
对于企业联合形式和方法的设想,他主张;
(1)建立松散的企业联合体,对企业联合进行初步探索;
(2)强强联合,打造化灌名牌,提高市场份额;
(3)化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加入某施工企业集团,成为企业集团的卫星企业;
(4)企业横向合并、重组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终选择。
4、中国化学灌浆产业化、商品化与专业化的构思
这是长江科学院武汉长江工程技术公司的吕书云、董建军、魏涛、陈彦生等人提出来的。他们对化学灌浆产业化的建议是:
我们这里讲的化灌产业化,就是指从事生产(包括研制)、经营(包括应用)化学灌浆材料与技术的企事业单位,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产力的前提下理清产权,在活化结构上做文章。包括:
(1)在当前一段时期内,以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为主体,发展和壮大非全民所有制,如集体、合营、合作、合资以及私营、个体户为辅助的化灌企业。并在上述所有制产权各归其主的大城市中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2)活化结构。就是说,在目前阶段,在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应鼓励知识分子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在化灌企业兼职的政策落实到实处,激活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化灌方面的聪明才智,促进中国化灌事业的蓬勃发展。
(3)非全民所有制的个体、私营或集体企业,以及合营、合作、合资以至外资化灌企业可以“商会”形式组成化灌民间组织。该组织的宗旨主_是制定、维护参与者的“搏弈”游戏规则,并与WTO接轨,发挥该组织灵活、机动、化灌无小事的全天候服务功能,并与全民所有制化灌事业单位开展协作共赢商务活动;
(4)实施“研发——生产——经销——应用——咨询”化灌一体化产业链,各链结点在自主运作前提下,在化灌一体化链结环内进行有机协作,为化灌创新时刻准备好其技术资源。
还有许多专家也在论坛上提出了对化学灌浆如何做大做强的想法。
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的化学灌浆产业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二、广东灌浆岛对化灌产业化的思考
广东灌浆岛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邓敬森在论坛上宣读了论文《化学灌浆产业化发展道路初探——“群岛战略”构思》,这是他长期以来对化学灌浆产业化问题思考和研究的结果。他在论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论点:
1、化学灌浆要做大做强,就要走产业化道路
作为一种解决工程疑难问题特有的措施,化学灌浆有它自身的特点:业务零星、分散,常常是拉几十人的队伍奔走几百、上千公里,去做几十万元的业务,然后又转移阵地;工程队伍流动性大,远离企业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了它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战线太长,难于管理,产值不大。国内有不少化学灌浆企业,有的还相当有名气,就算业务多得做不完,但产值都不高,一年就几千万元,很难突破亿元大关。
为何化灌产业上规模发展如此之难?这是许多化灌入的困惑。
就广东灌浆岛来说,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公司领导要不停地跑业务、订合同,才能使数百名施工人员有事可做,但专业施工人员又不能太多,否则业务少时难以养活;可是人手少,业务有时来多了,又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去完成。前怕无业务,后怕做不完,员工多也不是,少了也不是。这的确是化学灌浆企业发展的一个“怪圈”、一道难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对化灌发展道路的苦苦探索,他认为:走出“怪圈”、破解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何谓产业化?产业化通常指的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产业化形成期的重要标志就是某种商品或服务为市场所认可,使潜在需要转变为现实需要。
2、化学灌浆产业化可定义为“六化”
(1)生产(服务)连续化。而不是时忙时闲的业务状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状况;
(2)产品(服务)标准化。而不是无标准的、随意的;有施工技术规范,检测、验收规范,落实有关体系的认证,设计、监理单位有规可循;
(3)生产(服务)流程集成化。公司在管理上、施工工艺上落实良好的模式和流程,实现高度协调和较高效率;
(4)工程高度组织化。在工程项目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明纪律,严密组织,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实现“省、快、好”;
(5)施工机械化。尽可能使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6)生产(服务)、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生产(服务)、科研和培训之间不脱节,生产向科研提出需求,科研解决生产的需求,而培训则是将科研成果转化,解决生产需求的最佳、必须的方法。
3、走产业化道路,“群岛战略”是最佳选择
广东灌浆岛目前正处于专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刚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从弱小的队伍发展到目前较大的规模,在交通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被誉为“公路灌浆大王”。为使公司早日完成专业化,走上产业化的光明大道,必须实施“群岛战略”。
“群岛战略”就是用“克隆”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克隆”数十家乃至数百家“灌浆岛”,迅速扩大广东灌浆岛的规模,要在全国各地迅速崛起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岛”,互相扶持,互相促进,有序竞争,共生共荣,“总公司”则由施工型转变为管理型。
“群岛战略”的构思,借鉴了国内外流行的成熟的商业发展模式——“特许加盟”的做法,把一家成功的公司迅速地复制出许多“加盟公司”,充分发挥“重复的力量”,以刻板化来实现大规模的专业化,最终实现化学灌浆产业化。
以下的篇章,就从广东灌浆岛的堀起历程,来看“群岛战略”是怎样产生的,深入了解这一战略为什么能够成为化学灌浆产业发展的高速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