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资讯 |
|
点击数:420 添加日期:2009-06-13 09:44:58中国水利学会化学灌浆分会常务副主任李珍高级工程师荣获“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 |
|
据长江水利网(www.cjw.gov.cn)报道,中国水利学会化学灌浆分会常务副主任李珍高级工程师荣获“长江水利委员会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在4月29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汉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十大杰出青年”表彰大会上,李珍作为“十大杰出青年”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李珍,女,1971年9月出生,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96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毕业,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自参加工作以来,她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遵守长江委的各项规章制度,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开拓创新,致力于水利科研事业,为实践新时期治江思路和长江科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自2003年起任长江科学院材料结构所工程新材料室主任以来,一直从事混凝土耐久性、水工建筑物病害修补材料、基础加固材料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20余项,国家公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近20 篇,合作出版专著5部,主持编制行业标准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执笔编写重点工程科研报告20余份,作为副导师指导研究生5名。 在她的带领下,新材料研究室被评为长江科学院先进集体,个人也多次受到委、院表彰和奖励。在这次“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中,在经过层层推荐、候选人公示、长江委专家组评审,并报长江委党组审核研究后确定,她以最高票当选。以下是长江科学院院网(www.crsri.cn)对李珍同志的报道。 刻苦钻研出成果 科技创新作奉献——记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之李珍 一、刻苦钻研,解决工程科学实际问题 ——“知识是从刻苦工作学习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科学,最需要也最根本的是来自于默默无闻的刻苦钻研与努力。” 作为主研人员,李珍同志参与三峡工程特殊科研项目“三峡工程花岗岩人工骨料微结构试验研究”和国家基金项目“混凝土骨料碱活性反应及抑制技术研究(50579082)”,通过对三峡花岗岩人工骨料进行大量碱活性和微结构试验,认为在宏观试验基础上结合微结构分析可能是全面评价碱骨料反应行之有效的手段。在理论研究上开展了晶体矿物碱活性的晶体位错方法,在我国及国外属于首创性。在第十二届国际碱骨料反应学术会议提出这一领域的首篇学术论文。同时作为长江科学院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研究的“传力手”,不仅继承了老一代研究人员的传统研究,还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研究专题,并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成功开拓了加拿大、美国、欧洲等新标准方法,达到同时代的先进水平,也仍处于我国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开展的新标准、新方法、新理论技术已先后在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缅甸密松、其培水电站,非洲刚果布英布鲁水利枢纽等国内外20多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应用,撰写该专题研究报告近20份,为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混凝土碱骨料实验室也成为长江科学院最具特色的专业实验室。 作为主研人员,她参与三峡施工科研项目“三峡工程F215断层破碎带灌浆材料室内试验研究”。通过室内配方和模拟试验研制出性能优良的CW化学灌浆材料。在经过三峡F215断层现场试验成功后被设计和三峡公司推荐用于处理三峡工程地质缺陷等,很好地解决了三峡地质缺陷(f1096、f1050、f548、F215等断层)、基础防渗帷幕和混凝土裂缝补强处理等复杂问题。2003年该项成果获得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编写学术专著1部,编制行业标准1部。目前CW系化学灌浆材料已在四川溪落渡、湖北水布垭、湖南江垭、广西龙滩、贵州构皮滩等水利工程中用于处理地质缺陷和混凝土防渗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科技创新 树品牌效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担任新材料室主任以来,李珍同志带领长江科学院新材料创新团队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多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W系列新材料,创立了在本行业的品牌地位。如先后主持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和参与科技部项目“水工混凝土纳米涂层材料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碱激发碳酸盐矿胶凝灌浆材料结构形成和优化的基础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型有机/无机杂化键合混凝土抗老化材料研究及应用”和“新型混凝土擦痕防护修补材料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通过室内大量原材料的优选和配方实验以及现场生产性试验,成功研制出CW系新型材料如混凝土表面保护材料、弹性裂缝修补材料、抗冲磨抗冲撞材料等,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3项,树立了CW系水工新材料品牌。是近几年长江科学院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最多的科研团队。 三、为水利事业勤奋工作 无私奉献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勇气;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甘于奉献是李珍同志跨入水利行业就恪守的人生信念。正是这样的人生定位,使她舍小家、为大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推动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2002年10月,李珍同志的父亲在湖南老家因车祸导致大脑颅内大出血,经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父亲现为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这时接到施工单位电话需要到现场解决坝基防渗墙墙体材料检测的技术难题。她强忍悲痛只身前往新疆施工现场,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解决了墙体材料如何在低温下进行检测评价的技术难题,缩短了施工工期。2008年11月工程竣工验收时发现经过6年运行的坝基防渗墙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为塑性混凝土、水泥土等材料用于新疆地区大坝水库坝基防渗加固奠定了坚实基础。李珍在平常的工作中注重积累,及时跟踪国内外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发展,为了申请课题,往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作一些相关的基础性研究,为此加班加点是常事。在过去的几年中,不知道有多少个节假日或休息日,不论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热夏,都能在办公室或试验室看到她的身影。洒下汗水就会有收获,在她的带领下全室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奋斗,2003年工程新材料研究室被评为院先进集体,她本人也于2000年、2003年、2004年被评为长江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98年、2001年被评为长江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自2003年至2007年一直被考核为优秀公益科研人员。 在表彰大会上,李珍同志饱含深情地说到,“这么多年来,为了工作我无怨无悔,但感觉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家人,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为长江水利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我的期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