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资讯
点击数:430 添加日期:2009-05-05 11:13:47陕西省榆林市2.1万座淤地坝70%“带病运行”
 
     春耕时节,在榆林南部山区采访,发现许多淤地坝毁坏严重,有的一条流域中就有近10座淤地坝被冲毁,而造成垮坝的原因,除了肆虐的山洪外,便是这些淤地坝年久失修、常年带病运行的结果。
  据了解,目前榆林市2.1万座淤地坝,有70%都在“带病运行”,亟待修复。
  淤地坝为黄河安澜和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
  淤地坝在陕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50多年来,榆林共修建淤地坝2.1万座,拦蓄泥沙30亿吨,淤成坝地50余万亩,相当于两年黄河的总输沙量,为黄河安澜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淤地坝还成为丘陵山区发展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主要途径。一般年份,每公顷坝堤粮食产量5250公斤以上,是坡地单产的6倍多,梯田的3.5倍。如在大旱之年,则增产效果更为显著,成为大灾之年的“保命田”、“金饭碗”。因此,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榆林市,淤地坝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暴雨致使病险淤地坝毁坏严重
  榆林市的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六、七、八、三个月,且强降雨较为频繁,致使该市淤地坝的防洪保安压力巨大。据榆林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近年以来,由于暴雨每年都要使百余座淤地坝遭到毁坏。
  2007年夏天,横山县的一场强降雨,使陈石畔流域内淤地面积50亩以上的57座淤地坝,有44座被冲毁,造成农作物损失320万元。其中席老庄村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沙山大坝,能锁住3条沟道,控制面积达10平方公里。坝顶的冲毁,使近60万方泥沙下泄。而作为骨干工程的新建村2001年的新建大坝,此次淤泥达到3米多厚,拦蓄泥沙多达210多万立方米。该坝在拦住大量泥沙的同时,也使700多亩坝地玉米全部淹没,造成经济损失52万元。
  2.1万座淤地坝70%“带病运行”
  榆林市的淤地坝绝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运行期的增长,淤地坝泄水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很多坝已淤满,丧失了滞洪能力,成为险坝;结构不配套,只有坝体一大件,洪水无法下泄。淤地坝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小视。
  榆林市水务局的专家提醒,如果2.1万座淤地坝,特别是已被水毁的坝得不到及时修复加固的话,将会造成新的巨大损失,出现令人心痛的局面:一是现已拦蓄的泥沙会逐步流失到黄河里,将给黄河的安澜带来巨大隐患;二是随着已淤成的坝地损失殆尽,该市的粮食生产将会大幅度减产,而对一些仅靠坝地种植的村庄,则将会无地可种,给农村的社会经济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修恢复工程量和投资量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毁坏的淤地坝大部分仅是坝体冲开一缺口,约占坝体的1/5—1/8。及时修复,投资较小。如果继续等待冲毁,那再要补修则等于新建;四是大约有1/10的大坝属路坝结合的淤地坝,一旦毁坏后将使交通中断,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五是目前那些带病运行的大、中型病险淤地坝一旦失事,不仅所拦蓄的泥沙和已淤成的坝地受损,且溃坝的洪水像猛兽般地淹没村庄、道路、良田、房屋等,给国家、集体、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创新机制修复加固淤地坝刻不容缓
  为了摸清全市淤地坝现状,找准问题症结,近日,榆林市开展了淤地坝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抽调技术人员,在对淤地坝基本情况进行普查的基础上,排查出病险淤地坝;制定应急排险避险预案,对排查出来的病险坝及防汛任务较重的骨干坝和大中型坝,逐坝制定防汛应急排险避险预案,落实安全责任;拿出切实可行的除险加固方案,在排查病险淤地坝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险情况,分类提出坝体加固加高、增设溢洪道或放水建筑物、维修溢洪道或放水建筑物、增设排洪渠等处理方案。
  资金是加固维修淤地坝的大难题。榆林市去年曾拨出专款对部分工程进行维修,但由于淤地坝多,投入少,要切实解决问题必须创新投资机制,多方筹措资金。榆林市治沟骨干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刘飞建议:对于大、中型淤地坝的修复加固,应列专项资金,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资为辅,专款专用进行救急;对小型淤地坝的修复,要以集体和农民自己投入为主,采取谁修谁管谁受益的办法,联户承包、以坝养坝。同时,在修复加固中,依照坝的毁坏和病险程度,按照恢复和巩固提高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修建方案,对已淤满的坝体进行加高;对水毁坝体进行补修;对坝体单薄的进行加固;对缺少泄水建筑物、溢洪道、排洪渠等设施的进行增建;对建筑物毁坏的进行补修,对土溢洪道进行衬砌或改建。